top of page

翻轉臺灣


未來是什麼?或許我們從小便開始尋找。照片:林晏賢(2016有痣團隊一員)

前言 臺灣社會迷思名校聲譽與缺乏媒體解讀識別能力,導致青年對未來發展感到迷惘。臺灣社會的核心問題是教育與資訊媒體,進而造成青年缺乏鍛鍊思考能力的機會。教育,臺灣著重標準答案,缺乏開放性思考。資訊媒體則是以收視率為考量,偏重腥羶色報導,缺乏內容。兩者導致社會青年缺乏自我成長的動力。然而,近年來自媒體與線上學習平台等團體慢慢展露頭角,讓三發教育基金會看到了許多希望。基金會也在2016年嘗試了大學生公益暑期計劃,希望透過實際的互動與企劃執行,讓社會青年能看到自己為社會貢獻的無限可能。

團隊成員創立「人各有痣」線上媒體,透過紀錄不同工作者的自身故事與經驗,希望能讓廣大的在學生找到持續為夢想奮鬥的勇氣。這次成功的計畫,讓我們更加相信臺灣青年的潛力,也更深化了我們對教育議題的重視。本文將先探討臺灣社會中教育與資訊媒體長年的缺失,並分享目前我們觀察到能改變上述現象的曙光,最後,我們將說明三發基金會針對此現象的改善計畫。

人各有痣_概念影片,我們希望能與大家分享關於未來,關於抉擇,關於勇敢嘗試的可能。

教育文化

臺灣的教育重視標準答案,力求評比的標準性,對於思考的訓練很少,也造成學生藝術創作與課外發展無形的壓力。從小學到中學,人文與自然科學的教育中,鮮少有開放性討論與潛能興趣開發的課程。學生的生活幾乎與考試脫離不了關係,連社交活動都時常發生與補習班的場合。因此選填學校與志願時,總是落入科舉考試的迷思。「我的分數剛好可以進入XX大學XX系,那我就去吧!」幾乎是所有學生共同的言語。義守大學教授Herbert Hanreich提到:

「學生對他們的系所或是所學的領域沒什麼熱情,也不知道周遭的狀況,對重要的社會議題沒有自己的見解,無法閱讀理解書本的內容,除了和學校相關的事務,對其他事情沒什麼興趣 。」[1]

教育環境與社會輿論的枷鎖,造成了學生在選擇時陷入迷失與掙扎。

資訊媒體慣性

資訊媒體是社會教育的一種形式。臺灣的資訊媒體使社會的價值觀更趨單一,流於表面與負面,並有以下特點:一、標題聳動、內容偏激、非黑即白的內容,以利增加收視率與點閱率。二、缺乏內容、討論與印證,恣意形塑社會動態與趨勢。新聞事件若能與明星學校相關連,不管求證與否,一定先刊登為強。 媒體助長社會升學主義盛行也不遺餘力。重要考試放榜時,清一色描寫各個中學錄取台灣大學的數量與獲得滿分成績的人數。似乎學生的價值,只有在考試中能夠顯現,而表現不理想的學生則毫無價值可言。媒體不僅就升學教育提供單一面向的報導,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屢屢印證了社會缺乏思考討論的趨勢而流於單一標準化的氣象。

轉機

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

在一個看似缺乏正向價值的社會,我們在近年來發現了許多正在為社會價值努力的團體值得

我們關注與支持。第一個要介紹的團體是《報導者》[2]。《報導者》 致力於公共領域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其報導非常深入,鼓勵讀者思考。 第二個是與「人各有痣」一樣以大學生為團隊核心的「讓狂人飛」[3]。「讓狂人飛」利用時下最流行的社群媒體臉書,免費分享社團從宣傳、拉贊助到活動執行等實用技巧, 讓學生能更有效率地在社團中學習更加接近現實社會的工作。其推出的內容詳細且實用讓專業企劃都感驚艷,也再度證明台灣青年的無限可能。

好學校 線上學習平台 |https://hahow.in

最後我們想分享的是好學校Hahow[4] 。Hahow 「ㄏㄚˇㄏㄠ」,取自台語「學校」的發音,是一個相當受歡迎跨領域募資學習的線上課程平台。其鼓勵專業人士線上開課,分享自己的技能,讓眾人能學習,同時為自己賺取教學費,為終身學習的精神下了最好的註解。

計畫

批判性思考,開放性討論、多元職涯與希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當今台灣社會最需要專注的議題。 有了上述三個團體與各界努力的組織,我們漸漸地看到了社會改變的力量。基於相同的理念,我們決定重起人各有痣計畫。我們將以「學生生涯發展及規劃」作為主軸,開始一個新的「FUN大學」專案。我們相信每個大學生都有一段獨特的故事,而我們期待『FUN大學』專案能作為大學生發聲的窗口。透過大學生的經驗分享,鼓勵現今的年輕人在未來更有方向性地探索並嘗試各種大學生活的可能性,豐富大學四年的生活,為職涯做完善的準備。

人各有痣 重新出發:【FUN大學】 嘗試翻轉臺灣教育

人各有痣 重新出發:【FUN大學】 嘗試翻轉臺灣教育

關於作者:

Duke Alumni Interviewer('17) 杜克大學面試校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電機和電腦科學雙主修. Former President of Duke Taiwanese American Students Association and Duke IEEE 曾任杜克大學電機電子協會與台灣同學會會長.

[1]老外教授看台灣教育:阻止教育進步的三大病灶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7069/

[2] https://www.twreporter.org

[3] https://www.facebook.com/flying.crazyer/

[4] https://hahow.in


最新文章
Recent Storie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