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學不是終點,是起點


一路念書唸書唸書,大學生活也該做點別的事了吧! 你是否對未來感到一陣迷茫?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甚至可以擴大到亞洲人的價值觀,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一種潛意識。似乎把書讀好就可以從此一路飛黃騰達,成為人生勝利組。很不幸,台灣的升學制度和父母師長的壓力常讓莘莘學子以為考上了大學就是終點:

「我努力了12年進到了XX大學,應該可以好好放鬆享受人生了吧!」

的確,我也曾經這樣想過,在國高中的日子每天早上7:20就要到校,下午六點才能回家,有時候還得去補習,我的青春歲月就在上課、讀書、補習、吃飯、睡覺這幾個例行公事中不斷的輪迴。身為一個青少年,我真的很嚮往脫離升學制度的那一天,好像可以脫離被禁錮的枷鎖,邁向精彩豐富的人生。不過,我是一個非常喜歡思考各種可能性的人,在不預設任何前提之下,保持開放的態度。如果我國高中六年都做的是跟唸書有關的事情,那其他關於職涯發展,興趣養成,增廣見聞之事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呢?想到這裡,我就知道我的大學生涯必然會充滿各種挑戰,十分精彩!

在大學,走向學習的下一個階段 我想以過去四年在美國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跳脫一般高中生對於出國唸書、念電機系、念名校、美國東南岸、種族歧視、飲食文化以及美國夢等等諸如此類先入為主的見解。希望能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提供更多元的看法供廣大學子們參考。大學從來不是學習的終點,對學生而言,反而應該是多元學習的起點。為了進一步說明大學是養成終身學習的重要一步,我就舉一個親身的經驗略作說明。

原本的惡夢,日後卻成為我成功的關鍵 在我們工學院大一有一門課(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不分系都要上, 這堂課的課程內容類似計算機概論,但著墨多在與工程有關的運算方法。當時我是第一次接觸到MATLAB這項程式語言,並且用它來解決很多工程上的問題。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有系統性的學習程式語言,在此之前從未正式接觸到這方面的領域。

畢竟是第一次學新東西,難免有障礙要克服。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上課都用電腦做筆記,高中時鮮少需要上課使用電腦做筆記,但一到大學,幾乎每堂課我都必須使用到電腦。當時的我要適應新環境,又得面對工學院沈重繁忙的課業,不禁有點自慌手腳。再加上我其實並不喜歡一直坐在電腦前面打字(這樣說起來我其實好像不太適合念電機系XD),這堂課就變成我最不喜歡,卻又必須花最多時間的一大負擔。看到其他同學都很輕鬆的完成作業,毫無壓力的準備期中考,當年的我可說是每個禮拜都得花超過10小時寫程式碼 、 Debug和複習教授上課所教的內容,心中十分的不平衡。

令我感到最挫敗的大概是那學期的期中考。以前從來沒有體驗過要在紙上寫程式碼的考試,對我這已經縱橫考場(尤其是面對台灣常見的選擇、是非題)老將施加不少壓力。一拿到考卷腦袋馬上空白,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在紙上勾勒出應該要有的邏輯和答案,想當然爾,我的考試結果都是低空飛過。學期結束後,我拿到一個不是很亮眼的成績,但想著我至少多學會了一個技能,即使帳面上成績不好看,但我確實學習到工程領域中的實際應用,這樣就足夠了。

當下心裡雖然釋懷,我卻也祈禱以後不會需要再碰到程式語言。時隔四年,誰會預料到大四,在大學生涯的尾端所做的研究專題,是在利用大一時最痛恨的一門課,進行深度的演算法分析。現在的我,在實驗室裡做閃電定位的分析,利用MATLAB優異的繪圖處理能力,進行閃電形狀的3D 重建。還好我大一所學的技巧還跟著我,剛開始雖然有點生疏,但有了之前的上課講義和我經年累月與stack overflow培養的感情,我很快就進入狀況開始分析資料。

把握學習各種技巧的機會,他們絕不會辜負你!

的確,誰會預料到你在某一個階段學習到的技能,竟然會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派上用場呢?

我在美國四年,早已體會到何謂「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並不是要大家成為書呆子,而是善加利用各種可以學習技能的機會,未來有一天派上用場時,就能信手捻來,順利克服各種難關。而誰說我們只能在「課堂」時間學習?對我而言,平時的休閒娛樂或跨國旅遊的假期也是我獲取新技能的大好時機。

除了電機系的課外學習,我也同時修了一個學程名為創新與創業學程(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ertificate ) 。這個學程是我們學校在我剛進大學時才成立的,但此學程的宗旨非常清楚,培育及協助學生在最困難的處境之中找到方向,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因此,我們需要參與許多非典型的活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認識當地兩位的創業家(校友),透過社群網站和Email聯絡他們並且安排一次面對面的會議。為了要完成這個挑戰,我必須Cold call(Cold call 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商業技巧,如何讓別人願意花5分鐘聆聽你的想法,這是我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的)很多校友,大概其中90%的人都不會回應你,剩下10% 中有95%沒有時間或沒有興趣見你,所以能搭上線的創業家不多。在千辛萬苦之下,終於有兩位創業家願意碰面並近一步討論相關事宜。這次的挑戰更近一步說明,學習發生在課堂外的時機遠比在課堂內多,而且有時候並不一定有一定的流程或經驗能遵守,隨機應變才是最佳的準則!

大學不是求學路上學習的終點,相反的,你應該在此開始真正的學習 大學生活處處充滿我們值得思考玩味的細節,能不能善加利用就看個人造化!而這就是我想和各位讀者分享為何大學是起點,而不是終點。之前我們都看似只能鑽研課本上的知識,但進入大學後能觸及不同的專業領域,也精進自己在生活上自理的能力,何樂而不為?

備註:本文之中有些涉及到與資工或電機相關的術語,歡迎有興趣者詢問我或是聯絡人各有痣團隊,我在這邊就不逐一列舉課程細項,以免部分讀者混淆。我未來會投稿更多關於電機與資工領域的日常與各位分享。

訊號分析處理實驗室的專題海報

關於育祺:今年畢業於杜克大學電機系輔系創業與創新學程 (’18),明年將在德州儀器開始就職。在過去大學四年中,課業之餘在兩個實驗室擔任助理。其中一個在環境工程學系底下的空氣污然指標實驗室擔任IOT硬體開發整合研究員,另一個在電機系底下的訊號處理實驗室擔任資料分析員。有任何問題請來信: thomaslai.com@gmail.com


最新文章
Recent Storie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