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有痣吉祥物真面目大公開!熊貓篇

  • Writer: 有志 人各
    有志 人各
  • Jun 15, 2018
  • 5 min read

嗨大家~我是就讀台大哲學系的竟祐,很少出現在名字裡的「竟」,很常被寫錯偏旁的「祐」,太難記的話就叫 Yoyo 吧!從小到現在,都在努力體現一個幼稚鬼的標準模範,即使到了大四還是喜歡偷點別人肩膀,或是講一些高深到全部人會傻眼的笑話。

選擇熊貓作為個人吉祥物,其實跟可愛動物沒有關係(我自己還比較可愛)。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在伙伴們選擇吉祥物的當下,因為我這學期幾乎都沒睡好,黑眼圈積了一堆。於是索性就選擇了熊貓。但事實上,團團圓圓來台灣我到現在還沒朝聖過。蛤?看不出來有黑眼圈?那是因為我皮膚太黑啦 QQ

帶著先前實習所獲得的經驗與心得,在人各有痣團隊裡,我是負責文章核稿、採訪規劃的「網痣作家」。名義上雖然是作家,但是比起自己寫文章,我會花更多時間在文章規劃上,亦或是和來稿者洽談、討論他們的文章內容。像是現在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大學說書人」活動,在你交出文章大綱並且經團隊審核通過之後,就會由我陪同進行文章規劃,可以說是網痣接生婆吧(點頭)!工商一下!如果你自認有個爆炸酷的大學生活,快來信加入「大學說書人」!

我的愛睏痣

既然都選熊貓了,乾脆就大方承認自己從小就愛睡覺的這點嗜好吧!揭露一個最真實的自己 XD

俗話說的好:「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沒錯,為了讓學業跟工作都更有效率,我從小時候就養成了定時睡覺的好習慣。可能因為太定時了,相簿翻開,才發現裏頭蒐集了各種我奇特的睡覺英姿。包括各種地點與姿勢,床上、沙發上睡著很正常,在水上玩著玩著也能在游泳圈裡睡著就真的是稀奇了。

話雖然這麼說,但其實睡覺對我的意義遠多於僅僅補眠(我也不是那麼懶惰的!)。就像大吃特吃對於某些人一樣,睡覺對我來說常是那個重新讓心情振作的開關。像是內建的重新整理按鈕,很多時候,我原先難過的、猶豫的、忿忿不平的事情,在一覺之後,情感上的負擔往往會少了許多。如此一來,我的思路才能停止陷入情緒的流沙,並且從不斷沒入無底洞的過程中抽離,開始釐清事情的脈絡。

大學,燃燒

做為一個即將延畢的老屁股,如果要嘗試概括自己的大學生活,我還蠻自豪能夠用「燃燒」這個詞的。這一路上,我確實是為了喜歡的事一路燃燒自己的(所以現在生心理都如同槁木死灰了),其中又屬哲學營和系男籃最為重要。

臺大哲學營

哲學系裡面的一切人事物卻為我帶來相當正面的影響,被各種思想衝撞的過程簡直可謂我個人啟蒙的開始。由於很希望能把哲學帶給更多人知道,我於是就這麼踏入了哲學營中。在擔任隊輔時,學員在營隊尾聲「終於找到了解自己的地方」的心得分享,讓我後來毅然決然接下總召的工作。會說燃燒自己,是因為營隊籌劃的過程真的很辛苦嗚嗚(跟副召常常需要互拍),活動前的各種規劃,活動時的緊急危機處哩,等到活動結束大概有一半的肝被燒乾淨了。除了燃燒肝之外,還會燃燒自己的人情線,人力不足、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常常只能到處拜託人救火。老套的是,營隊累歸累,但當看到整個只有學生的團隊,能一同為了某個目標打拼,甚至開闊了一些學員的視野時,心裡還真的會暗爽一番。

哲學系男籃

哲學營燒的是肝跟人情線,相比之下,系籃燒的單純很多,不是脂肪(我瘦到剩骨頭了),而是意志力。因為很幸運有幾位非常有能力和經驗的大學長帶領,雖然每次練球湊齊十個人都難,哲學系籃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甚至闖進了校內前十二強的一級殿堂。然而,越是往上爬去,越是感覺自己能力的不足,尤其是抗壓性不夠,一到比賽不是大空檔放槍,就是罰球來個六罰盡墨。

總是希望自己能擔起些壓力,不要再靠著抱學長大腿才能拿到勝利。想要克服比賽的怯場,自然就得花更多時間自我訓練,從原本的時間表中再擰出一些時間。想對抗性強一點,就得早起去健身房,罰球不要再麵包,就去投籃投到半夜,每次都挑戰著自己的意志力(尤其早起之於大學生可能比被當還痛苦)。一個妥協的念頭,很可能就會放棄了那天原本打算的訓練,意志力隨時都感覺會燃燒殆盡,全是靠場上挫敗的樣子推著自己前進,也感謝那些挫敗,讓我最後終於能驕傲地肯定自己進步了些。

當你燃燒自己,整個宇宙都在你身邊

在營隊和系籃,我燃燒自己在其中,也在路上遇到好多好多的貴人。「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眾人對這句話的評價兩極,我是屬於相信的那一派;但同時,我也相信這件事不會是平白發生,鮮少人會突然心甘情願單向地給你幫助,它必須奠基在你平時對他人真誠的付出之上。永遠帶著真心對待別人,這宇宙絕不會虧待你的。

早點開始追逐吧!

如果能夠重來,我會和剛踏入大學的我說:「懶惰鬼,勇敢地打破舒適圈,早點開始追逐吧!」追逐什麼?追逐時間,大學這幾年難得被自己完全擁有的時間。

在高中畢業之前,我們多數的時間表幾乎都是預設好的狀態,甚至可以說,所有的生活都是環繞在「考個好大學」之上。要交女朋友?不行,約會會影響成績。要打校隊?不行,運動浪費體力,還會讓你上課不專心。

因此,對我而言,大學生活是第一次我有了「哇!時間竟然能是自己的!」的感覺。但坦白說,生活方式的全然改變,起初我很難適應。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由於從小的束縛,馬戲團的大象即使在長大後也僅需一根細繩就能控制。我想,大一、大二的我就如同這隻大象,用著以往的經驗過日子,我的生活基本是如此循環的--「起床、上學、回家、睡覺」,課餘時間頂多參與系上球隊,和高中幾乎如出一轍。鮮少主動探索、參與活動,多半是被邀請去的(當分母?)。

大三是生活轉變的開始,實習的機會讓我認識了許多朋友、看見了不同的生活樣貌(詳情請見:書讀累了?走出校園找實習吧!)。他們的故事讓我意識到,我需要花更多努力在大學生活之上。

所謂「努力」倒不是說要讓你的大學生活變得充實無比,每天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都有社交安排,或是有個人人稱羨的經歷什麼的;而是要盡力讓所有的安排都出自於你心甘情願的選擇,不要在十年後才在那邊「早知道大學我怎樣怎樣就好了」。

重新審視生活之後,發現自己在剩不多的大學生活,仍有好多事情想嘗試,我只好放手一搏。

這場追逐時間的賽跑,晚了兩年,終於槍響開始。


コメント


最新文章
Recent Stories

最新文章

© 2016 by Giveitasho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